会馆发展
2023年6月17日,龙溪会馆复办大学助学金联谊会,邀请超过50名助学金受惠学生参加,请来新加坡瑞士银行人员分享银行与金融业的职业,让学生了解业内发展趋势,拓展人脉。龙溪会馆现任会长周俊清在联谊会上勉励学生,在这个热情洋溢,同时浮华躁动的世界里,以定力面对社会和职场生活,保持处变不惊、洁身自好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龙溪会馆从创立至今85年,从当初帮助侨民在异地联系同乡,到落地生根兴学办校、帮助社会公益,会馆一直秉持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积极回馈社会,造福龙溪乡亲、闽属子弟,为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尽一己绵力。
2017年,龙溪教育信托基金会决定将受惠对象扩大至理工学院学生各发放9000元助学金,每个学院选择六名符合资格的新加坡公民学生,每人资助1500元。2018年,龙溪会馆把大学助学金计划扩大至新跃社科大学,每年给该大学提供六个助学金名额,四名保留给闽属学生,两名开放给其他籍贯和种族学生。
至今惠及超过500名大学生
自教育基金设立以来,已有518名大学生从中受惠,颁发金额近200万元。
2016
2016年,教育信托基金增加到2000万元。并将受惠对象扩大至新加坡本地各族大学生。当时受惠对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每所大学每年有12个助学金名额,八名保留给闽属学生,四名给其他籍贯和种族学生,每名学生可获3000元资助。龙溪会馆也因此第三次获得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颁发年度杰出会馆奖。
2013 - 2015
2015年,龙溪会馆捐献100万元给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支持华族文化中心发展华族文化,建设种族和谐社会。这不单是秉承先辈“百年树人”的教育精神,也遵行先辈“诸之社会,还诸社会”的训示。
创立1000万元教育基金 会馆三次获表彰
2013年5月,龙溪会馆创立1000万元的教育信托基金,发放助学金帮助低收入或经济陷入困境的会员和闽属家庭子女完成大学学业。
2015年,龙溪会馆成立教育信托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会馆教育信托基金。
2012
2012年,龙溪会馆出资30万元,在 龙海石码镇街心公园竖立石刻“龙溪”纪念地标,标示先辈来源地。2012年,龙溪会馆再度获得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颁发“杰出会馆奖”。评委的评语是:“龙溪会馆是第一个在中国祖籍地设立纪念地标的会馆,不单使旅居海外的龙溪与海澄县的移民后裔有迹可循,知道今日的龙海市就是昔日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而成,也加强了原籍龙溪和海澄的会员对祖籍地的归属感,进而加强了会员间的凝聚力。”
2011
为了解决会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龙溪会馆也在2010年成立了青年团和妇女组,吸引青年以及女性加入会馆,积极参加会馆活动,让会员更多元。
2011年,龙溪会馆新理事会为落实“开放、关怀与务实”的政策,宣布实施三项新的会员福利计划:派发助学金资助低收入会员教育子女、赞助老年会员回乡探亲及给予会员免费中医诊疗,让会员分享会馆投资取得的大部分盈余。
2011年10月会馆组团24人,在时任会馆主席高允裕带领下,到龙海展开回乡恳亲、联谊之旅,与龙海市探讨教育合作事宜。龙溪会馆慷慨资助年迈会员免费返乡观光与探亲,是新加坡宗乡会馆的首例,当年也获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优秀会馆奖”
2012年于祖籍地设龙溪纪念碑
2007 - 2010
龙溪会馆一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会馆,但多年来会馆乡贤也默默地为社会做了不少事,例如:会馆乡贤中有三位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他们分别是林秉详、高德根和郑民川。
2007年始,龙溪会馆开始历时五年的赞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计划;连续十几年来赞助“新加坡天韵京剧社”的艺术活动;为中国四川大地震,缅甸风灾捐款等;2009年3月的70周年庆典又为九个慈善机构捐款4万多元。
2010年,会馆又投资了逾900万元,买下两栋永久地契保留旧店屋,一栋是在珊顿道商业区的史丹利街,一栋是在广东民路,前者楼高三层,后者两层半。会馆也从厦门街92号迁往广东民路45号店屋至今。
拆除旧会所作为发展用途后,会馆就临时借用寅杰街漳州总会作为办事处,待购置了厦门街92号的产业后才搬到自置的会所
1947年 龙溪会馆丹诏学校
龙溪学校和丹诏学校在五六十年代为新加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根据新加坡教育部1961年的统计,龙溪学校当时共有六个班级,八名教师及241名学生。时至1970年代,随着华校式微,两所学校学生人数日益锐减,会馆于是决定停办两所学校。
会馆的宗旨是联络乡谊,发扬互助的精神,协谋公共福利,致力桑梓事业。1981年,位于芽笼17巷的丹诏学校借给京华基督教青年会使用,作为该会在芽笼的活动中心。1996年初京华基督教青年会搬离后,会馆在同年6月以1060万元将南洋丹诏学校校址转让给佛教居士林,作为弥陀村活动中心。
1999年,会馆将圣迈克路旧会所拆除,与发展商联手发展为公寓,之后又将公寓脱售,使会馆有不俗的财力回馈会员和社会。
会馆通过募捐筹集10多万元资金买下这块地。但当时兴建会所的建筑费用仍然不足。高德根任主席时,会馆向高德根借2万元,又向当时的财政康振福借1万元。后来会馆要求两人将借款作为捐献,会馆的新会所终于在1954年顺利竣工落成。
会所落成后,龙溪会馆创办了龙溪学校。由于学生人数日益增加,龙溪会馆在1957年筹建新校舍。1960年,南洋丹诏学校校长吴肇礼退休,将丹诏学校全部校产移交龙溪会馆管理,因为1947年丹诏学校兴建校舍时,80%的购置款项由龙溪会馆乡贤捐助。龙溪会馆接管丹诏学校后,由高德根任学校董事长,陈振声任监学,聘李思任校长。
70 周年
2023
龙溪会馆1939年注册成功
1939年,龙溪会馆经过筹备和注册,正式成立,由林秉祥担任首任主席。会址设在大门楼,又名翠兰亭(乞纳街)糖商公会。当年,星洲的龙溪同乡们齐心协力,在抗日救亡旗帜下慷慨解囊,支持侨居地和祖国的抗日斗争。
1939年4月,龙溪会馆将省下的800元会馆经费捐给星华筹赈会,用于救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的难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同年12月,英国对德宣战,龙溪会馆捐出100元援英义捐。1940年8月,会馆再次劝募援英义捐,募得220元。1941年,陈嘉庚组织闽侨总会,龙溪会馆发动会员捐款500元,用于《民潮:闽侨半月刊》的经费。
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会馆活动停止。1945年二战结束后,筹备复办,推选冯清缘为理事长。1947年,改组修订章程,郭珊瑚当选为主席。新加坡光复后,巨富高德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议筹建新的会所。1954年,圣迈克路的新会所落成,标志着龙溪会馆的新篇章。
1954 龙溪会馆新大厦
2017 - 2018
-
1938年4月1日的《南洋商报》刊登了新加坡龙溪会馆成功注册的新闻。
-
新加坡龙溪会馆同仁于1954年8月8日举行新会所落成典礼。
-
龙溪会馆通过募捐筹集了10多万元资金买下位于圣迈克路这块地,并在当时的主席高德根和财政康振福的3万元捐献下,于1954年建成会所。
-
随着华校式微,丹诏学校学生人数日益减少,龙溪会馆于是在70年代决定停办学校。
-
1947年丹诏学校兴建校舍时,龙溪会馆乡贤捐助了其中八成的购置款项,因此当南洋丹诏学校校长吴肇礼在1960年退休时,将丹诏学校全部校产移交龙溪会馆管理。
-
龙溪会馆曾在庆祝会馆70周年特别出版的纪念刊中,展示会馆拆除圣迈克路旧会所后,在厦门街92号自置的会所,以及起内部装潢。
-
会馆早年是许多会员乡亲聚集、交流的场所,甚至有会员选择在会馆举行婚礼。
-
龙溪会馆广东民路
-
2010年,会馆又投资逾900万元,买下两栋永久地契保留旧店屋。其中一栋位于广东民路45号店屋,后来成为了今日的会所。
-
龙溪会馆在2011年获得获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的“优秀会馆奖”。
-
2011年10月龙溪会馆组团24人,在时任会馆主席高允裕带领下,到龙海展开回乡恳亲、联谊之旅。高主席当时还在龙海石码镇街心公园竖立了刻着龙溪的石碑。
-
龙溪会馆这次更上一层楼,荣获2012年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颁发的“杰出会馆奖”。
-
龙溪会馆在2012年凭着在家乡竖立纪念地标,再度获得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表扬。
-
2013年5月,龙溪会馆创立1000万元的教育信托基金,并先开始资助本地五所大学的一些贫困学生
-
龙溪会馆捐献100万元给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协助中心的建成。(左起)高允璋、中心总裁朱添寿、中心主席蔡天宝和会馆主席高允裕。
-
新加坡龙溪会馆在2016年6月18日举行77周年庆暨教育基金成立三周年,邀请了当时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天宝(右七)担任主宾。时任会长高允裕(右六)、财政高允璋(右八)、会务顾问郑民川(右五)和其他会馆理事当时也在台上为会馆献上生日祝福。
-
新加坡理工大学学生获得龙溪会馆的助学金捐助,也特地亲自执笔写在留言,表达谢意。
-
受惠于新加坡龙溪会馆大学助学金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学生,也特地制作了纪念品向会馆表达致谢。
-
龙溪会馆的青年团活动,也获得不少受惠于会馆助学金的大学生支持。
-
为了与领取会馆大学助学金的学子们保持联系,并让他们认识会馆的会务,龙溪会馆不时也举办联谊会。图为2016年5月14日的一次雪糕聚餐。
-
基于冠病疫情,龙溪会馆的大学生联谊会暂停了几年,一直到2023年6月17日复办,会馆特地安排新加坡瑞士银行人员分享有关银行与金融业的职业,让学生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分享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者。